来源:中新网甘肃 发布时间:2024-11-20 06:18 阅读量:14443
11月19日,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发展历程中有着特殊意义。
回溯至68年前的1956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临夏州积极开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如今的临夏州已然成为甘肃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临夏回族自治州坐落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区域,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以及甘肃的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其地域面积达8169平方公里。它下辖1个市、7个县、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1089个行政村与106个社区。户籍人口有248.68万人,常住人口为210.11万人,这里是回、汉、东乡、撒拉、保安、土族等42个民族共同的家园,并且荣获“中国花儿之乡”“中国砖雕文化之乡”“古建筑的博览园”等美誉。
临夏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制多变。在近代,民国2年,府、州制被废除,河州变更为导河县,隶属于甘肃省兰山道。民国23年(公元1934年),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立,治所位于临夏县(现今临夏市)。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120号命令,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得以设立。1950年9月,改为临夏分区专员公署。直至1956年11月19日正式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现辖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州府位于临夏市。
临夏堪称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1.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此地也因此被誉为“大禹治水的源头”。临夏还是马家窑文化的核心区域,是齐家文化的发现与命名地,属于我国新石器文化最为集中、考古发掘成果最为丰硕的地区之一,曾出土“彩陶王”“中华第一镜”“中华第一刀”等珍贵文物,享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盛誉。
临夏是令人心驰神往的“避暑天堂康养胜地”。这里山水相依,生态环境宜人,境内有太子山、莲花山、积石山等山脉绵延。黄河自西北方向流入贯穿临夏北部,流程达124公里,著名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电站皆坐落于州内,其中刘家峡水库更是被赞为“高原明珠”。全州坐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这三张“世界级文旅名片”,还有黄河三峡、莲花山、松鸣岩、八坊十三巷、保安三庄等多达143处的各类景区景点,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环库公路将沿线的景区景点巧妙串联,形成了沿山顺水的旅游大环线。
临夏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冲与商贸重镇。它处于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关键位置、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以及茶马古道的枢纽之处,是明代四大茶马司之一,有着“西部旱码头”“河湟雄镇”、陇上八州之首等诸多美誉。临夏处于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上,全境处于兰州1小时核心经济圈,其3小时经济圈能够覆盖甘青川的大部分地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